发布时间:2025-02-18 浏览次数:45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控制和代谢指标改善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强度的有氧训练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特别是比较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的效果。
Research background
研究
对象
01
本研究选取了9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对研究目的和过程知情同意。
干预
措施
02
对照组:接受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训练,训练强度设定为患者最大心率的40%-60%(HR max = 220 - 年龄)。
实验组:接受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训练强度设定为患者最大心率的80%-90%。
训练
监测
03
所有患者使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训练,并全程佩戴心率监测带,确保训练强度的准确性。
训练
周期
04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干预。
评估
指标
05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腰围、血糖水平(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代谢指标(如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
研究结果
1.对照组(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训练):
经过12周的干预,患者的腰围和血糖水平较训练前显著下降。
糖代谢和脂代谢指标也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相对较小。
2.实验组(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
患者的腰围、血糖水平、糖代谢指标和脂代谢指标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各项指标上的改善更为明显。
讨 论
1.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训练的效果:
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有效改善腰围和血糖水平。
这种训练方式适合大多数患者,尤其是那些不适合高强度运动的人群。
2.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的效果:
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在改善腰围、血糖、糖代谢和脂代谢指标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效果。
这种训练方式虽然强度较高,但在本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合那些能够耐受高强度运动的患者。
3.综合比较:
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在短期内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代谢指标改善更为显著,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则更适合长期坚持,尤其适合那些需要逐步改善代谢状态的患者。
结 论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科学的、持续的有氧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其身体健康水平及相关代谢指标。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各有优势,选择哪种训练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能力来决定。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训练的长期效果及其对糖尿病预防的潜在机制。
建 议
1.个体化训练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有氧训练方案。
2.长期坚持:无论选择哪种强度的有氧训练,长期坚持是关键,建议患者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3.综合干预:运动训练应与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其他干预措施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糖尿病预防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有氧训练,尤其是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代谢指标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部分内容来自文献,侵删
Q
羽丰医疗产品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另外还可用于评价患者基础运动功能情况,患者采用徒步运动方式,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实时监测心电、血压、血氧,从而得出评估结果。
六分钟步行试验简便、重复性好、安全性高,特别适合不同程度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定,其数据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制定运动处方的参考。
产品特点
■多维数据分析:报告全面呈现心率、血压、血氧、肺功能等;
■可连接新里程康复管理系统;
■距离可自动计算;
■(两用)移动工作站。
①台车PC工作站
支持结构化报告数据批量导出;
一体机触摸屏+键盘输入,适合各种使用习惯;
台车PC可升降,适合不同操作高度。
②手持PAD工作站
适用于其他场景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
与PC工作站同步,实时监测受试者全部生命体征数据;
自动生成报告并同步到PC工作站。
软件介绍
台车pc工作站
1.用户管理
2.医师管理
3.设备管理
4.训练数据
手持PAD工作站
心肺康复训练系列
监控设备
■血氧饱和度测量配件
■无线心电监测计
■血压测量配件
产品特点
■ 阻力类型:微处理器控制的电磁涡流阻力系统
■ 负荷范围:0-999瓦,误差2%,不由速度控制
■ 多种型号的有氧训练设备
■ 配置有单导心电贴、运动血压、血氧
■ 警报装置
■ 多种处方类型
软件介绍
1.患者信息管理
2.患者训练方案设定
3.患者训练控制
4.患者训练数据分析
抗阻训练系列
整个系统包括两部分,分为终端系统和桌面系统。其中终端系统提供刷卡锻炼的功能,并且把锻炼后的数据进行局域网内的上传并且可以对每次训练的程度进行标定,训练完成之后还可以填写训练感悟等。桌面系统可以进行数据的存储与查询,比如病人数据,训练数据,身体状态数据等。与此同时提供完善的报表功能,可以查看一段时间内的身体状况。
适用范围
■ 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废用性肌萎缩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度受损
■ 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肌力减弱、关节活动度受限
■ 老年人日常功能锻炼等
软件介绍
参考运动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心肺康复学等主流康复观念,是一套基于医学训练疗法而设计的主动运动康复训练系统。
渐进康复训练使用6种训练器械,通过反复的低负荷运动,激活休眠状态的神经与肌肉,提高、恢复动作性机能。
在BORG指数(主观运动强度)小于11(感觉轻松)的负荷范围内运动,激活陷入休眠状态的神经肌肉。
终端系界面
振动训练系列
振动训练系统是基于人体行走的步态模式而设计的左右交替倾斜运动模式的设备。可以引起两侧骨盆的交替倾斜同行走时骨盆交替倾斜的变换模式相似,而且速度更快。用于平衡、柔韧性训练,也可提高心肺耐力,尤其是不能进行有氧运动的患者,可以增加全身肌肉力量包括核心肌力。
产品特点
■ 左右交替倾斜式振动模式
■ 多种振幅可选择(0mm-4.5mm)
■ 短时间内高重复次数
产品功能
■ 提高平衡能力
■ 提高身体柔韧性
■ 提高心肺耐力
■ 增加肌肉力量
■ 预防骨质疏松
■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